日前拜讀了龍教授在中國時報上發表的「路走得寬闊,人顯得從容」一文後,只有一聲哀嘆!哀嘆的不是她的所言所指,而是一個種身為老百姓的無辜與無奈。在這個政客當道,財團潛逃,貧富差距擴大的時代,我不懂龍教授所謂的「選擇」。為什麼人民要非要馬英九這樣一個即使錯也不能缺席的選擇?

    我本身對龍教授的文學和評論非常的景仰,對他所言所指的馬英九也感認同,但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馬英九、陳水扁,亦或者是全國的行政首長是否貪污?留待司法抉擇,也留待歷史公論。龍教授以為政務官領特別費是對薪資不足的默契補償,卻也是陷不知者入罪的陷阱。但即使我相信龍教授的人格,也認同他對馬英九的清白,但身為老百姓的我們想問,他們拿的難道不是老百姓繳稅得來的血汗錢嗎?薪資不足本當依法提增,民意代表、行政首長或政務官都好,身為人民的公僕,如果錢的報酬與補償如此重要,又何必欺騙人民自己無私無悔的奉獻道德。龍教授的投稿是一個矛盾舉動,因為事實不用辯白,選擇不必然是誰獨有。馬英九選不選、當不當總統,沒那麼重要!當年落選美國總統的高爾,如今在地球保護上的貢獻絲毫不遜於現任總統布希。只要馬英九有那個責任與價值,他就會在他能貢獻的地方為人民服務,而不一定只有當上總統大位能做。龍文只是讓人民更清楚的看到政治酬庸轉入私人口袋的莫須有,也只是讓大家更驚覺了馬英九對藍軍的希望與重要。這與人民福祉何干?與公理正義何干?這場國務機要費與特支費的政治鬧劇,台灣人民怎麼會看不懂嗎?天下的烏鴉一般黑,不管懂還是不懂,會還是不會,您只是再次的宣告政治的廉能與清白是不可能的。一個失去黑白規則的政治與社會,我們又怎能期待台灣的未來將彩色?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自 張小虹 2007/02/07/中國時報)
 

    他們說,天底下哪有這種道理,自己引用自己寫過的文章,不能超過十一個字,否則就是抄襲,就是剽竊。

    最近又有一波學術論文抄襲的爭議,登上了媒體的版面,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有人爭說學術倫理企待重整,有人高呼學界陰謀論,吵了老半天,卻不見問題核心之所在。

    學術論文的抄襲,有各種從精緻到粗糙的手法,必須分門別類以不同的層次論之。最容易判別的抄襲,乃是最具自殺性格的抄襲,將另一篇文章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全文照抄,一但被舉發,百口莫辯。而比較聰明的抄襲,則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只要上下文兜得攏,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而更高明的抄襲,則是概念的抄襲,理論架構的抄襲,分析模式的抄襲,別人用這種方式閱讀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我就如法炮製用來閱讀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這種非逐字逐句的抄襲最曖昧,增刪與改動的部份也較多,不僅不容易被察覺,更不容易被判定。

    前兩種抄襲的手法,目前都已發展出可能的對應策略。某些國際英文期刊已採用專門設計的軟體,過濾投稿,自動找出其中與它篇已發表論文文字大量重複的可疑段落。美國某些大學也已採用類似軟體,集中過濾全校學生期末報告的電子檔,確定無抄襲之嫌後,才分別轉送個別授課老師評分。在現今各種網路資料cut and paste的簡易時代,這種「德政」自然大大減輕了個別老師扮演偵探抓抄襲的辛苦。但這些我們熟悉的抄襲模式,卻不完全是此次風波的重點,這次風波中有關台大醫學院的爭議部份,凸顯的是一個最根本的學術訓練問題,也同時是一個最微妙的學術原創性問題。

    這個基本學術訓練來自「引述」(quote)與「引用」(cite)的差異,所謂的「引述」乃直接將他人論文中的一段文字放入自己的論文中,此段文字的開始之處用雙引號清楚標示,結束之處也用雙引號清楚標示,並加上出處與頁碼,楚河漢界,一清二楚,不會跟自己的思想表達與文字敘述混為一談。而所謂的「引用」,則是說明清楚這項論點的作者與出處,再用「改寫」(paraphrase)的方式,把別人的話歸納整理,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換言之,若是「引述」他人原文的時候不加上引號,或是「引用」他人論點的時候原文照抄,不管有沒有註明出處,就都違背了學術論文寫作的體例,就都有可能被當成抄襲之作而遭舉發。有人或許認為,對比於我們所熟悉的「蓄意」抄襲,此次事件乃小題大做,或許只是英文不夠好,本來應該要「改寫」的「引用」忘了「改寫」,原文照抄又忘了加上引號,遂成眾矢之的。

    這樣推說之辭的可怕,不僅掩蓋了這次爭議中所暴露台灣學界在學術養成過程中基本訓練的缺失,更延伸出另一種更反動的辯護手法。有人開始接著舉例,在目前嚴苛的學術論文寫作要求中,甚至在自己「引用」自己已發表論文的情況下,也不可超過十一個字。而此十一個字的規定,據說是因為英文句子的平均長度為二十個字,換言之,不加引號時「引用」所允許的原文照抄部份,頂多半句。

    但這十一個字的要求,真的是吹毛求疵過了頭嗎?此處所談的十一個字,指的乃是「引用」,而非加上引號的「引述」。「引用」的精神,在於「改寫」過程中的吸收消化與創造轉換,哪怕引用的對象乃是自己寫過的論文,也必須經過不同文字敘述的再次表達。這裡所要凸顯的,與其說是原論文發表刊物對該論文的版權所有,不如說是論文寫作視語言文字表達本身亦為原創性要件的堅持。

    不管科學或人文,論文寫作就是一種寫作,而寫作中的語言文字從來就不可能只是透明的工具。如果沒有能徹底獨立於語言文字表達之外的學術原創性,那即使是自己寫過的論文,也不能一字不漏地照抄。

    上帝(或魔鬼)就在細節之中,原創思考就在文字無窮盡動態組合的表達裡。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一期的PPAPER雜誌有一篇文章叫做「我們是情人還是朋友」,而這篇文章的副標是「人是目的性的動物,對於不屬於自己的總是更嚮往」。再搜尋Google「我們是情人還是朋友」這個標題,相關的文章網站竟有238萬之多。或許這個題目並不適合我回答,因為我認為這或許是一個情場老手或中年已婚的人才能答的好問題。可是我為什麼想寫呢?因為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多理由,也讓我意識到很多的不同。記得去年我曾經嘗試寫過一篇網誌「不同」內容是這樣的:

喜歡與愛不同。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鐵台南站在我家附近,所以搭乘高鐵是我理所當然的選擇。一早凌晨五點半,在高鐵大門還未開啟的時候,我在高鐵大門排隊!由於是半價試營運期間,六點大門一開,趕早來排隊買票的人群已佔滿了整個車站大廳。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售票員用流利的台語與鄉親們溝通,服務員與保全也親切的替排隊的人群引導方向。一進高鐵車站,相機的鎂光燈此起彼落沒停過,每個人都想為這趟高鐵初體驗留下值得紀念的一刻。紅色的公用電話、設計感十足的大廳設計、新鮮的車站指示牌、還有高鐵列車進站的一瞬間,都是受矚目的焦點。坐進了高鐵車廂,每個人都好奇的張眼四望這初次體驗的空間,椅子有點硬,椅把有點低,但是當所以有人都還沒來得及適應過來時,下一個站點就已經到了!高鐵實在快的令人瞠目結舌,準的讓人不敢遲到。其實高鐵很快也很平穩,跟飛機不同的快感在於它踏實的接近土地,卻又飛快的奔馳各站之間。從鄉野到都市,在視覺轉換之間,不到兩個小時就穿梭了南北。車長與服務員的俐落服裝與英挺身影,讓人有種搭上飛機的錯覺。搭高鐵是沒有時間打瞌睡的,因為就在好奇心稍稍停歇,倦意漸起的時候,終點就到了。除了往終點的乘客外,上了高鐵千萬不可以輕易睡著,不然稍一安眠可能就要錯過下站的地點了。高鐵真的挺快的,快的有點神不知鬼不覺。

         有人說高鐵創造了一日生活圈,高鐵也將帶動起周遭的發展與繁榮。但對我而言,高鐵配合上捷運的連結,讓我覺得都市不再遙遠,回家不再疲倦,疏離的情感也更容易見面了。初次的體驗讓我感覺到,明天會更好的。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爸媽工作忙,小時候常常寄住在阿嬤(外婆)家,打從有記憶的歲月開始,阿嬤就經常帶著我去廟裡燒香。不論夏熱冬寒,不管雨驟風強,去廟裡燒柱香是外婆每天必做的功課,也是一天中最莊嚴慎重的時光。要到廟裡燒香的阿嬤總要梳理一番,換上素淨的衣裳,在已滿佈皺紋的臉上抹上淡雅的粉妝。我曾好奇詢問阿嬤:「不過是去燒個香拜拜一下,幹麻要如此大費周章?」可是阿嬤回答卻是:「去拜拜的時候要讓自己乾乾淨淨的,這不僅是對神明尊敬,也是為了讓神明及到廟裡的鄉親父老們能夠認得自己呀!」阿嬤的話也許有些荒唐,但卻註解了她這一輩子所習慣的信仰。

        直到現在,阿嬤的年紀大了,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了。但每次到阿嬤家,她還是會囑咐我扶著她到廟裡求神燒香。行動不便的她,在神明的面前顯的格外的輕快爽朗,即使是隱身在神桌下的那尊虎爺神像,她依然蹣跚的走向他彎腰敬拜上香。在我還小的時候,我就常常好奇的跟在外婆身邊,我搞不懂為什麼虎爺要藏在供桌後面,為什麼他要躲在神桌底下,為什麼同樣受人崇敬的神祇,卻藏在這麼一個如此不起眼的小地方?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我沒有去尋找答案,也不管傳說的緣由為何?然而我卻漸漸的體悟到一個道理:受人崇敬的人不一定就高高在上,不一定就炫麗顯眼,只要值得尊敬的,即使再渺小也終究不會被人忽略遺忘。

        其實廟對阿嬤的意義不只是一份信仰,更是一處互助及關懷的地方,它連繫著每位鄉民從過去到現在的生活及農忙。阿嬤不只可以來這裡燒香,還可以在這裡遇到老朋友話家常,更能夠得到人情味的關懷與溫暖。也許這輩子阿嬤從來沒有遭遇神明顯靈,但只要能夠去拜拜與燒香,平安關懷與人情溫暖的廟堂,即是她知足常樂的力量。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得孤單而非寂寞其實是正常的。
忙碌常常讓人迷失了目的,而忘記的自己。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民生報的停刊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有學者說這導因於網路媒體的興起,更有人指責這是由於某水果報紙的入侵所造成的劣幣驅除良幣。其實這些看法全都指向了一個主因,那就是民生報似乎已經太老,太守舊了,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充滿著不同的看法和媒體,民生報的負責報導與良好形象的確為人所稱許。但在商言商,如果你是廣告商,如果你要選擇閱讀的樂趣,我相信你閱讀首選,絕不太可能是民生報。一間報業媒體的關閉,不只導因於衰減的閱讀群,更來自於商業競爭下的分眾不明,導致經營財源出現了問題。中時和聯合報兩家百年老店,現在也許也正面臨著這些問題而苦苦支撐著。怎麼解救台灣著報業媒體,難道沉倫真的是時勢所趨?

        仔細想一想,每天翻開報紙你期待看見的是什麼?看報紙對於資訊爆炸,聲光媒體充斥的現在社會來說,文字如何還有魅力呢?分眾分群的確是現代消費市場的主要課題,只是客觀的報導分析,只存在於充份比較下的相對性。現代人一天會看幾份報紙?現代人看電視和電腦的時間多過於看紙本的文字訊息。如果我在網路能免費點選到與報紙相同,甚至更多的新聞訊息,那我又何必花錢買一份只能用來墊便當的報紙呢?正視一下大家所嗤之以鼻的八卦媒體,看看他們如何呈現新聞訊息。也許大家嫌他們煽色腥,也許罵他們沒有道德與根據,但是他們看圖說故事的功力,捕風捉影的幻想力,以及表格整理的系統性,在這一個深喉嚨充斥,抹黑八卦苦悶的矛盾現代裡,他們滿足現代人對於未知的驚奇。如果邱毅的報料還能掀起媒體的注意、群眾的好奇,如果選舉的政見總是被誹聞、抹黑和棄保的話題給取代,那麼樸實無華的正當媒體當然就必須關門大吉。民生報的結束也許令人惋惜,但是這也讓我們反省,我們的眼睛正被媒體帶往哪裡。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王建民在美國棒壇發光,當新上映的電影百分之九十以上來自於好萊屋的片商,當台灣的國防預算被美國的外交官威脅時,我們對於美國的信仰是那麼的矛盾且爭扎。台灣眼中的美國幾乎等同於世界,在美國的成功可以被誇大成世界榮耀般的偉大,美國人眼中的敵友即是我們的敵友,美國人的承諾等同於一張萬無一失的國際保單。是這樣的嗎?美國的確是世界強權,更常常喜歡扮演國際警察的角色。究竟是美國對我們過度的壓榨,還是我們對於美國的呵護照料早就習以為常。我們的目光及未來不完全是由台灣人民所決定的,而是取決於美國這位世界盟主的態度取向。因為歷史及國際政治現實的因素,我們不得不與美國維持著如今這樣的微妙關係!但是美國人並沒有刻意遮住我們的目光,也更無法阻止我們去認同自己的信仰,也阻擋不了我們去挖掘世界的真相。我們又何必遲遲不肯長大,處處以美國的立場為自己的立場,以美國的角度作為看待世界的目光!別忘了,世界還很寬大,美國並非世界上唯一值得我們信賴與尊敬的國家。楊甦隸的一句便聚焦了政治、媒體、社會及生活中的所有目光。是我們目光短淺,視而不見,還是我們始終跳脫不了這種對美國的習慣與信仰。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蘇院長日前在各大報上繳出了他的治安成績單,證明他對治安改善的承諾已然達成了目標!只是我不禁要問,全民拼治安,怎麼個拼法!犯罪和破案數據的增減,真的有給我們一個安心的生活環境了嗎?治安的根本其實不在於警方,更不只在於嚴刑峻罰或加強辦案效率。治安的根本是「教育」和「經濟」,良好的教育及繁榮的經濟才是治安改善的根本。沒有人天生就是來當壞人的,政通人和,人人有飯吃,誰又何嘗願意犯罪呢?這些年很多人因為經濟不景氣而過不下去,不是自殺就是鋌而走險。更有很多偏遠地區的小朋友因為教育資源的被忽略,而喪失了的教育公平性,更喪失了在未來社會上生存的競爭力。這些都埋下了治安危機的潛伏因子。貧富差距的擴大,自殺率的屢創新高。台灣社會的和樂安全,怎能是半年的拼治安能改變的了的。只要行政院長一聲令下,台灣的治安竟然在半年內就能改善,這不既悲哀且荒謬嗎?這究竟是在治標還是治本呢,相信看官們早已心知肚明。

    其實蘇院長拼治安的美意我們本來是該肯定的,畢竟蘇院長上台後不是只是空泛的喊著「愛台灣,拼經濟」。他關心到了台灣的治安正在敗壞,他有心想努力去改變一些什麼。然而頭痛不能只是醫頭,腳痛不能只是醫腳。保守的開放投資政策,長期被忽略與扭曲的教育方針,尖銳的族群對立衝突等等。漸漸的,人民看不見希望,感受不到文明與文化的培養,更沒有遠見與希望的未來。這樣治安怎麼可能會越來越好呢?治安改善的支票到期了,蘇院長也認為他兌現了承諾。那麼明天以後的治安還會繼續兌現這張支票嗎?如果蘇院長的承諾就是能改善治安的靈丹妙藥,那麼懇請蘇院長再繼續承諾下去吧!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正當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倒扁抗議如火如荼的進行時,有人質疑,為何連小朋友和高中生都前來抗議了,而大學生卻還不見蹤影?姑且不論倒扁運動究竟有多少種職業和身份的人投入參與,大學生是否參與究竟有何意義呢?在國內外的社會運動中,大學生的確每每都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大學生代表知識,代表獨立思考的能力,代表了一個社會的知識階級如何反應。但大學生從來都不應該只是隨波逐流的工具。

    然而這場運動演變至今,我們依然還在等待一個除了「阿扁下台」口號之外的建設性提議。如果阿扁真的下台,接下來的台灣是政治分贓,還是又一次的藍綠與族群對立?沒有規矩,難以成圓。真正關心台灣民主的政治家們不設法提出修法的藍本,這不過只是一場暫時性的群眾散聚罷了!大學生是該站出來了,甚至台灣十幾萬更具獨立思考性的研究生也應該發出思維的聲音。但是這個聲音,絕不應該只是一起來喊「阿扁下台」圖增人氣和聲勢而已。如果九○年代的野百合學運精神能夠真正再次興起,為台灣構思一個更完善及法治的憲政體制建議。讓台灣不會再因為不完整的民主,而一再上演這樣的靜坐罷免遊行,大學生的參與才有意義。大學生及知識份子絕不該只是喊叫呼應,然後去渴望一顆未知的領導者良心。大學生也許早已經坐在凱達格蘭上了,用他們身為台灣人民的身分,參與這堂民主的課題。他們並不想被貼上知識分子的標籤,只為無謂的媒體炒作及政治口水背書舉旗。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