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有若無,似近非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概念大部分比喻的是環境對於人的潛移默化。然而,相似非相同,相近非相通。差異性與距離感,一直是趨使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差別只是在於變的多或變的小之間。曾經有句話「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時代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但卻無法決定任何人的最後結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少帶有影響好壞判斷的意涵在內,但在這個價值觀,美感與國界差異都逐漸模糊的時代,好與壞之間早已經沒有絕對判準,剩下的只是尊重與選擇。惡劣的環境能砥礪一個積極的人生,但惡劣的環境同樣會消磨掉一個希望的萌生。相同的,安逸的環境經常使人失去戒慎恐懼的警覺,但安逸的環境卻同樣也是進步搖籃的手。
相似感來自於人的心理歸納,夫妻臉之說能給一雙美滿的伴侶一個更合適的幸福詮釋。但難道貌合神離,感情不好卻長年相處在一起的夫妻,彼此間就沒有相互影響存在嗎?彼此間也沒有夫妻臉的可能了嗎?從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的比較中,中國人更喜歡經常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歸類。有句俗話說「有關係靠關係,沒關係找關係」,剛認識的陌生人,只要閒聊一段時間,總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尋到彼此可能的一絲一豪關係,舉凡故鄉、學校、興趣、去過的地方、共同認識的人,亦或者是共同的厭惡對象,人與人之間很快就會因此而貼近起來,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化學作用也可能在此時即刻展開。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沒有天生的壞人,但也很難有永遠的聖人。不管在好壞觀點,或者環境影響論的研究之中,這兩種看法都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句話的詮釋選項之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