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美學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關渡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休憩的自然生態園地。但對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來說,這裡卻是他們安生立命的家園。導演洪淳修用關懷的角度來介入這片土地生活點滴,試圖為這一群被遺忘的城市邊際人發聲,找出他們存在的困境與渴求的希望。在這一個非都市、非農鄉,也非漁村的地方,沒有都市的現代與繁華,卻承載著都市發展的污染與遺害。沒有農鄉漁村的偏遠單純,卻居住著一群純樸勤勉的農夫漁人。拍攝者嘗試從生活的參與,在地人的口述交談,以及媒體表面與現實景況的對照,來挖掘出他們長期以來受到忽略的無奈,以及對社會政治環境影響的無力對抗。

         洪導演的記錄片在議題的省思與探討上,的確讓人深刻的了解到台灣有這樣一個既顯眼又被遺忘地方,有這樣一群存在卻又不受到關愛的邊際人。「邊際」在社會學中指的是地域上的邊際性,而生存在這樣社區中的人,具有都市與鄉村的雙重性格,這即社會學上所說的城鄉社區。此片中的河口人不像是我們印象中繁忙現代的都市台北人,但也並非生活在都市之外的鄉下漁人。這種矛盾的角色在全片中被不斷提示,因此筆者稱其為「邊際人」。

        但是「邊際人」的觀點來自於族群或文化中的價值落差與位置錯落,此片除了對在地問題的參與及瞭解,以及民眾主觀的口述及詮釋外,並沒有其它更客觀的詮釋線索,也沒有跳脫當地人的看法、分析、蒐集與發現。除了對土地的情感與認同,這一群看起不像台北人的台北人,為何在種種現實與無奈的問題下,沒有讓他們因此而出走。在原鄉的認同外,他們是否還有著什麼樣的堅持。南部鄉下及漁村的人口外流問題,與此地的生存危機又有何差異?他們對於市政府的批判,言之鑿鑿。可是欠缺官方的說法例證,突顯事實是否過於主觀?如此的生存環境受到汙染與這樣被忽略的微弱聲音,是否有其它的區域例證能夠對照或證明。這一部記錄片讓我們看見問題,卻沒有為問題的解決留下線索或歸結。尤其是對馬英九市長的深刻批評,雖然不能解讀為政治詮釋,但是河口不只是台北市的一部份,更是過國家關渡生態園區的延伸,也是台灣這塊土地的一部份。羅馬不是一天所造成的,河口人的悲哀與辛酸,在這部片中看到的只有現在,找尋不到過去的痕跡與希望的未來。這片區域的慘澹並非只是馬市長的功過或市政府的怠政貽害,或許只能說是台灣政治社會發展下的犧牲者之一。河口人需要的也許不是抗爭賠償,或者期待另一個英明的市長當選,而是應該積極去發現轉型與自我的價值。這也才是紀錄片發現問題、引發省思的最重要目標。

        洪淳修的《河口人》可說是繼《城市農民曆》後,對關渡這片土地人文關懷的第二部代表作。他承襲著前作中的生活參與模式,以及追尋問題的拍攝手法,將現實與被忽略的人事物重新曝光,是一部具有意義和反思功能的佳作。期待洪淳修能夠繼續發掘這片土地上更多值得分享的故事,在引導我們去認識與同情外,一起找到希望。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我們都習慣聽說「來去台北打拼」這句話,但卻很少聽說過「來去台北種田」。關渡平原上的阿郎從南部上來,但卻選擇了在台北耕作的生活方式。他有著台灣農民一樣的刻苦與勤勞,但農耕生活除了靠天吃飯的運氣之外,在台北種田要靠的可能不只是老天,還有很多農民曆上所沒有說的事。導演洪淳修用鏡頭紀錄了關渡平原上農民阿郎的農耕生活,用參與的方式,讓我們跟隨著阿郎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體會不同於南部農民的城市農耕生活。透過洪淳修的鏡頭與阿郎的口述,觀眾參與了阿郎的生活點滴,也從阿郎週遭的親朋友好友口中,認識了阿郎的個性與人生。在生態、政策、財閥與現實環境的多重困境下,城市農耕的冷暖甘苦與孤軍奮鬥,使得像阿郎這樣的農耕職業面臨著時代與環境現實的重重考驗。洪導演嘗試用鏡頭讓我們去貼近城市忙碌印象裡,最難以想像且與眾不同的農耕工作。都市的繁榮與進步在本片的對比中更顯得現實與兩難,一樣依存在城市生活的居民們,可能沒有多少人能比阿郎更貼近這片城市土地,自然與老天爺的關係和規則,阿郎與一群跟隨他耕耘的朋友們,用他們的雙手與歲月去一一體驗這些答案。
        紀錄的理由也許是為了反映現實;也許是為了找尋答案:更也許只是一段記憶的選擇與回顧。紀錄是客觀性的主觀,但卻也是主觀性的客觀。因為紀錄即是一種選擇性的主觀切入開始,但在紀錄的過程中卻需要不斷反思問題與驗證過程。在城市農民曆一片中,或許阿郎的談話顯得委屈,更或許現實環境太過於無奈。然而在這部片子中我們能感受和體會到的,卻無法超越鏡頭所能給予我們的想像空間,去替阿郎、替台北的這群城市農民發現或質疑些什麼?阿郎的口白與一群跟阿郎工作的朋友,把我們深深帶入了阿郎的個人世界中。除了深表同情與相同的無奈之外,我的一雙眼睛只能跟隨著鏡頭去細數這一幕又一幕的過程,去聆聽這一聲又一聲的感嘆。對於阿郎之外的環境與挑戰我們無法想像,更無法比對。台北農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但這與南部的農民生存又有何不同呢?南部農民的唏噓及生計問題,跟這群城市農民比較起來,是幸運還是不幸呢?阿郎在本片中的角色是不得不被專注的絕對主角,而其他配角顯然都只是為了替阿郎註解而存在的。導演的選擇與剪輯決定了觀眾被侷限的視野框架,或許平鋪直敘是生活線條中大部份的段落,但是平淡中的波折與激動也許才是紀錄工作中最值得玩味的精采之處。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習慣了,熟悉了,忘記了,記憶裡的親人曾經留給自己多少的溫情和回憶。一幕幕簡單樸實的生活畫面,一句句溝通聯繫的親切語言。「大正男」用祖孫間的文化傳遞,譜岀一段溫暖的兩代親情。影片中真實與平淡的畫面接續,不只紀錄著導演陳博文的一段親身經歷,更意外的捕捉了一次懷念感人的剎那瞬息。

    「大正男」在2005年的一個意外機緣下,得到了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肯定。而這部作品中所使用的客家方言,一直是這部紀錄片被外界關注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大正男的畫面張力之所以特殊創新,不只在於使用語言的出奇與親近,也在於導演的鏡頭往往都不只是客觀的介入參與,在視點仩更夾雜著導演早已熟悉的生活坐息。如果說導演是用紀錄片的方式來呈現他與祖父的這樣一段傳承經驗,倒不如說是導演無意間利用了攝影機做為寫筆,用紀錄片來譜寫岀他的這段生命經歷。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忠仔》描述著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問題家庭,以及這個家庭成員之間密切卻又衝突的種種問題。這是一部沒有緣由也不需要結論的電影,因為《忠仔》描述的環境背景本來就是ㄧ個生活片段的擷取,而導演張作驥所要擷取的,就是《忠仔》故事裡,人與人所拉扯出來的衝突與解題。片中男主角忠仔(楊偉忠)的家庭,有一個在歌舞團唱歌跳舞的母親,一個離家多年以開計程車為業卻始終沒跟母親離婚的父親,一個童年曾遭父親強暴又終日喝酒沉淪的姊姊,以及一個智能不足的弟弟和一個天真浪漫的阿公。母親的迷信引導了忠仔必須去跟姊姊男朋友學八家將原因,而八家將的環境和主題則又牽引出這一連串信仰矛盾下的鬥毆與血腥。所以忠仔遇到的所有倒楣事以及家庭裡所發生的一切不幸和生離死別,都被歸因於對信仰不忠的原罪裡。或許忠仔也明白這一切的倒楣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但是為了繼續過活下去,他也漸漸習慣了與母親一起選擇用宗教來解釋這些他可能永遠也無法解答的問題。
    當阿忠與父親爭執後用酒瓶砸向自己的頭顱那刻起,他額頭上流下來的泊泊鮮血與他同為八家將出巡時的自殘身體,已經開始一樣的神聖、一樣的威儀。因為忠仔的衝動,發洩了他對這一切的認真與在意。信仰的危機不在於理性的主體,而在於理性是否就能夠解答忠仔這所有的質疑?阿忠不斷的參與和質疑這一個混亂的家庭和社會環境,最後他終於了解到他「身為男人」的責任,而他竟然也不得不去接受這一切信仰下的迷信,因為相信與不相信同樣都解決不了他所面對的所有倒楣問題。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鹹豆漿」一片,描述兩位二十歲的重考生,如何拒絕參加理所當然的聯考制度,以及面對摸索自我生命的過程。片中的男主角明賢(馬志翔)因為在PUB愛上了不該愛的靜芬,而一無返顧的答應從事仙人跳的不法勾當,但目的卻是買把新吉他送給靜芬的男朋友阿翔。另一位男主角啟文(范植偉)則因逃避聯考而失去了女友。就在對未來茫然不確定的時刻,啟文對於自家樓下那位經常被黑道大哥欺負的陌生女子,開始萌生了解救與扭轉人生的念頭。

二十歲的青春應該計畫,二十歲的青春更應該揮灑。因為二十歲,他們長大了卻還不熟悉社會;因為二十歲,他們有權自主自己的未來。「老闆,來一碗鹹豆漿」,主角明賢和啟文就是喜歡這種獨特的飲料,眼前的一碗鹹豆漿,看來豐富混沌,但他們卻能擁有那增添任何佐料的權力滋味。幾乎每學子都忘不了那段為聯考付出青春的歲月,對於聯考的意義是否也曾經茫然過?歲月軌跡是否有真的照那樣理所當然的路過?這個問題無解,這是一段尚且無知的阿Q冒險。複雜的題解,衝動的決裂,用青春當賭注,用熱血來面對。青澀的愛情、無知的罪,墮落的感覺卻依舊無悔。處在被定義社會的邊緣,爬升或跌落的情感界線,是誰規定年輕只能這樣面對。鹹豆漿不甜,因為它有不同於我們對豆漿的習慣感覺,然而它卻也能創造出與眾不同好滋味。沒有誰是誰非,沒有上錯下對,只是一個想做自己的渴望,一個不願相同的自覺。導演王明台,用質疑性的觀察角度介入,挑動這個複雜的青春味蕾,翻攪一個我們可能想過,但卻沒做過放縱感覺。這一段青春故事,不需要結局是非來分辨,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無關成敗,關於自己的探索。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循著不同的思維,觀察社會多元豐富的各個面向的基調,蔡明亮導演的作品「天邊的一朵雲」,用其非線性及立即性的拍攝創意,詮釋了現代社會男女對愛情的慾望與幻想。本片的創意及其拍攝內容有著蔡明亮電影的一貫隱喻性,卻又增添了不少復古歌舞劇的亮眼串場,使整部電影的充滿著抑揚頓挫的節奏與活力。雖然藝術性電影的手法沒有直接去鋪陳故事內容的脈絡及因果關係,但是「天邊的一朵雲」巧妙的利用它富有創意和幻想的情慾主題,把觀眾帶進一個自我反射的現實生活空間之中。

究竟什麼是「天邊的一朵雲」呢?天邊的一朵雲抓不到卻看的見,嗅不到卻稱它做新鮮純淨。現代人對自我催眠能力是不是太優越了呢?優越到能把失去的說成是一種擁有,優越到把缺乏的看作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活性保鮮。影片中一片缺水的環境,造成乾渇的不只是嘴裡的欲求,更有都會裡曖昧不明的情感渴望。這是一部沒有滿足,不知道滿足,無法體會滿足,更不知道是否有所謂滿足的思維電影。看的到滿足,以為得到滿足,認為應該已經滿足的一切,滿足了嗎?

算算看片中出現了多少個西瓜?西瓜的汁肉多麼的嬌嫩欲滴呀!西瓜富含了水份讓人感到甜蜜滿足,但卻始終取代不了人對一池清水的需要與渴求。我們可能偶而渴望來一杯火紅甘甜的西瓜汁,但是我們卻一天也都忍受不了沒有透明純淨清水的生活,這點我想桃園縣民他們一定很能體會。放縱的情慾和兩小無猜的戀情,在西瓜汁和清水之間暗喻著。當然以無限想像這些電影符號背後的意義時,蔡導演大概也不希望你的想太清楚或太直接,他要讓你輕鬆一點,去看待這個看似私密的情慾話題與社會怪象。西瓜汁的甜美口齒留香,卻引來螞蟻糾纏不休的黏膩難耐。女主角在漂浮的水流中檢起一顆西瓜回家,捨不得剖開它的收藏在冰箱裡,甚至小心翼翼的舔食它那冰冷的表皮,卻怎麼也不肯直接去探求它內在甜美汁液,縱使她早已經熟悉了那個味道。直到意外摔破的那一天,她大口啃食的表情,使得一切的珍藏,在那時候都跟著意外的破滅而變的毫無價值。不管裡面有多美好?不管真實內在甜蜜與否?想像的魅力永遠都比實際的美好和甜蜜更令人嚮往。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析思維的困擾
l          觸碰陷落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