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習慣了,熟悉了,忘記了,記憶裡的親人曾經留給自己多少的溫情和回憶。一幕幕簡單樸實的生活畫面,一句句溝通聯繫的親切語言。「大正男」用祖孫間的文化傳遞,譜岀一段溫暖的兩代親情。影片中真實與平淡的畫面接續,不只紀錄著導演陳博文的一段親身經歷,更意外的捕捉了一次懷念感人的剎那瞬息。

    「大正男」在2005年的一個意外機緣下,得到了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肯定。而這部作品中所使用的客家方言,一直是這部紀錄片被外界關注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大正男的畫面張力之所以特殊創新,不只在於使用語言的出奇與親近,也在於導演的鏡頭往往都不只是客觀的介入參與,在視點仩更夾雜著導演早已熟悉的生活坐息。如果說導演是用紀錄片的方式來呈現他與祖父的這樣一段傳承經驗,倒不如說是導演無意間利用了攝影機做為寫筆,用紀錄片來譜寫岀他的這段生命經歷。

      以拍片的方式而言,「大正男」的畫面始終隱含著一位老人對歲月的懷念與回憶,阿公的話匣子只要一打開,就總是滔滔不絕永不止息。導演利用阿公玉米田的一段成長時期,拉出了一條時空軸線,做為全片脈絡發展的體系,配合上與第三者的聊天話語,更完整的描繪出阿公生活形貌裡的點點滴滴。加上導演偶而輕鬆的旁白說明,更對比出他倆祖孫之間的時代差距。雖說人的性格決定了一部片的主體,然而拍攝紀錄片的金科玉律,在這裡卻沒有遵循太多刻意的組織與秩序,甚至更擺脫了客觀與參與之間的思維課題。也許是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樣一段突如其來的死別生離,更也許是導演的表達仍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的親情陳敘。導演的思維和畫面擷取的篩選挑剔,縱使只是短短五十分鐘的剎那瞬息,那意猶未盡的節奏韻律,都隨著片尾的山歌唱吟,搔動著你我記憶中的每段親情。

      攝影機就好似一支筆,它可以書寫,它也可以將一件件即將失去的記憶收藏珍惜,透過紀錄片我們用紀實的畫面來探索與記憶。而導演博文的影片和樂曲,更把傳統和現代的聯繫賦予了ㄧ個新的時代意義。「大正」也許只是一個符號和稱語,但大正時代出生的人們跟現代的我們一樣,都信仰著不同時代裡所賦予的不同觀念與使命。不需要遙遠的地域和歷史來論辯我們生活裡,那些理應遵循的規範和禮儀,身旁那熟悉又陌生的親人或許就能給予自己最直接的感應。忽略、體會然後珍惜,生命傳承中總是要經歷過才能深深覺醒。

 

 

《大正男》

影片規格:
DVD NTSC/50
分鐘
彩色/紀錄片
發音:客語海陸腔
字幕:中文
紀錄報告:陳博文
2005.03

劇情大綱:
活在數位堆砌的年代
對土地的感覺是遙遠的
好像與阿公的距離一樣
因為要承襲一項家傳的手藝
得以更接近阿公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