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4年的台灣藝文界,踩著前人所留下的足跡與烙印,繼續的朝向立足本土邁向國際的發想目標邁進。然而1994年除了一樣有來自國內外的多項展覽在台灣熱烈的展出之外,它們共同所營造出來的氛圍比從前更強烈的希望為自己找尋一個位置。不管在藝術史的論述上;在策展精神的創新上;在地方文化的的努力推展上,1994年的台灣不只是擁抱著更豐富的多元色彩,更希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視野!
首先在國內的展覽上,關於前輩畫家的紀念展或對台灣美術過去整理的回顧展仍然是常見的主題。只是在展覽主題的挑選和論述上更著重於本土精神的發揚,以及承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脈絡關係,甚至更挖掘出一些過去定位不明或聲名不顯著的前輩藝術家,給予歷史的重新價值與肯定。這樣的原因或許也來自於台灣本身就急需要一個重新的價值肯定來立足的期待吧。諸如「劉錦堂、陳澄波的百年紀念展」就是在歷史與藝術的洪流中給予重新的觀察與關注。這與過去挑選帝展及官展得獎代表藝術家的回顧和紀錄模式不同,紀念的挑選和定位的角度已經悄悄朝原本幾乎默默無聞於荒煙漫草中的藝術前人開始注意了,而且更擺開了過去政治禁忌的僵固和時代背景的遺憾,更客觀的來找尋我們所居住的台灣文化面貌。另一方面,台灣現代藝術的策展模式也開始採取了開放、打破既定規則的分類法,台北縣的「環境藝術」美展,開始讓創作的分類用創作的主題精神來區分而非媒材類別,這不僅有別於過去官辦美展的參與方式,更展現了現代藝術全面多元的創作自由精神。這是一個突破典範的時代,而這樣的當代藝術創作洪流更不可擋,不僅是突破,更是挑戰典範的規則。
而在國外來的展覽表現上,引進國外的藝術佳作及大師遺跡,在過去都只是為了增進國際文化交流與認識的目的。現在,國際作品的引進除了上述的目的之外,更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來增加國內美術創作進步。我們不僅希望保留我們本土精神的過去,更希望創造關於國際視野的外來經驗,藉此替台灣藝術的開闢一個可能與留下痕跡。筆者由此來定論來自於1994年台灣藝文環境中,不管是相關書刊的進入,國際策展主題的下標,都有著爲台灣介紹也爲台灣留下可貴經驗渴望。有國際資訊的交流、論述與吸收反省,台灣是一個學習力很強的地方,我們很快的就用這些經驗來點綴屬於我們的文化。
不過在1994年的最值得一提的大事就屬高雄市立美術館的開館了。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了提供台灣美術環境一個南部的根據地,稍微平衡了南北美術文化發展的差距,更使南台灣燃起了對文化發展的希望與期待。高美館是一個自許為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地方美術中心。社區的合作,地方文化的推展以及對前輩藝術價一系列有計畫的展覽策略,都是高美館立館以來的重要成就。然而開館之初的混亂與紛爭,並沒有爲高美館的開館元年帶來深刻的教訓。高美館長期籌備的下的期待在開館一瞬間完全爆發開來!大量國內外的展覽一一在高美館展開序幕。只是高美館在筆者眼中似乎還是面臨了幾個問題。首先是,關於台灣過去回顧展的形式根北美館沒有顯著的區隔,「時代的形象─台灣區繪畫發展回顧展」與前一年1993北美館主辦的「台北美術新風貌展」,有何明顯的區別呢?而高美館的國際大展幾乎都是北、中、南巡迴的最後一站,新聞性和關注性在北部開展之初早已經消耗殆盡,高美展只不過是過站中的一站,毫無新意會再度被引發。此外,國際展覽與本土展覽與高美館立足本土發展國際的目標似乎越來越模糊。高美館是一個硬體設計優美寬廣的展覽空間,有很大的展覽和文化發展能量與空間。然而除了大、多、和廣的表面之外,我們更期待看到高美館的對策展思維的長遠與縱深和獨立發展出來的特色,而不只是北部及國際二手資訊的接收中心而已。高美館更應努力展現自我特色,吸引展覽舉辦之餘,更因開闢新的話題與觀賞價值。
總結來看,1994年的台灣藝文環境有傳承、有創新、有希望、也有多元的胸襟。我們在這一年裡開始嘗試找尋自己的位置,爲將來作註解與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