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像月亮的廣場 代表鹽水過去的月津港, 以鹽水港灣為發想 發散的水流像水像魚像煙火, 代表鹽水、還有學校裡的小朋友慢慢由到港灣內,還有三顆重要的樹會出現….」

徐佳伶   

    畢業於本校建築藝術研究所的校友徐佳伶,最近以《鹽水灣的故事》作品在台南市鹽水國小與小朋友們進行了一段探討生活、記憶、傳統與故事追溯的學習互動經驗。藉由公共藝術作品的引導,讓小朋友們不提升了視覺上的驚艷,也提供一處可以學習再創造、再發現且生生不息的交流園地。

    畢業後與同學好友共組公司並從事建築藝術與景觀聚落改造的徐佳伶,雖然並非自小出生或成長在農村地區,但由於自學生時期在就長期在鄉土村落間進行田野調查及社區營造的工作,因此對於淳樸的農村聚落與單純的鄉下小學有著一份濃濃的親切與歸屬感。因此畢業以來在他所投入的建築、景觀與聚落改造等工程中,她都一直希望能讓每件作品皆能展現其獨一無二的在地精神,以及在尊重和溝通下的最大合諧。除了美感和設計感之外,她認為公共藝術作品應該更強調的是兼具實用性與故事性的空間互動獨特面貌。尤其是在國小校園公共藝術的構築過程中,她始終要求能讓全校師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這樣在完成之後才能有不斷延續及不同使用上的可能性。所以她心中的公共藝術不應該只是一件純供擺設或裝飾的完成式,而應該是能持之久遠的「現在進行式」。

    以最近她在鹽水國小完成的《鹽水灣的故事》作品為例,她在空間上重視每個視點的觀看感受,在每個角度都不應被忽略的用意下,她希望從每個建築門窗觀看出去的時候,都能是一幕幕美麗的框景呈現。而在溫暖合諧的作品配色上,則是透過田野調查來發現鹽水當地最傳統色域搭配,以期讓人能從視覺上一眼就感受到熟悉與親切。此外,對於事前的作品說明會與事後的作品活動互動,目的也都是為了讓小朋友能有充分的發言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且做為將來課程學習上的延伸場域!

    徐佳伶認為能在畢業後自組公司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僅僅是個人成就感的滿足,也是一種獨立成長的最直接試煉。會具備這樣獨立冒險的精神,她歸功於南藝求學時期的能力啟發。在南藝的學習環境裡,給了她提早面對社會,提早學會找問題和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給了她一個善用同儕優點與互動交流的豐富資源場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她體會到了書本上理論的實際性,但也讓她不至於受限在制式傳統教學的僵固之中。未來,她希望能繼續走訪更多角落,發掘更多的動人故事,讓更多人都能看見她創造夢想的地方。

      2.jpg    1.JPG    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虹石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